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:
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,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,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w66利来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。
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,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,用热情、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。
同舟共济,共克时艰,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!
苏州博物馆
2020年2月7日
【清】白玉玺
【清】翡翠三镶如意
【清】玳瑁镶金里杯
【清】玉鹤
【清】双凤玉牌
【清】剔红群仙祝寿笔筒
【清】白玉素琢盖碗
【清】白玉瓜瓞绵绵烟壶
【清】白玉立相老人槎
【清 康熙】竹雕仕女礼佛香筒
【清】紫檀雕芍药梅石笔筒
【清】白玉梅竹花插
【清】田黄琢卧马
【宋】蟾形砚
【清】白玉如意
© 2010-2022 苏州博物馆 利来app下载的版权所有
清
长7.6厘米 宽 7.5厘米 高 9厘米
此印玉质,玉质细密,温莹润泽,白色中略闪青色。印面正方,琢阔边朱文“显佑正烈宣灵王印”八字,篆字布局平匀,剔地平齐。钮琢立体舞狮,卷毛头,卷草尾,毛发披脊,蹲身侧首,一前腿按住绣球,口中含绶带,两端随狮身飘拂,颌下系铃。刻画周致,形态逼真。此玉印原为苏州阊门外宝林寺西“周王庙”中的镇庙之玺。所谓“宣灵王”者,据《吴门表隐》载:“神姓周名雄,字仲雄,杭之新城人,在宋锐志恢复,抑郁以殁,……宋淳祐元年始封王爵。”周王庙最初由苏州琢造玉器业创建于嘉庆十三年四月,嗣后庙火鼎盛,并逐渐形成骨董珠宝玉器等铺之共同商市,每逢阴历九月十三周王生日前后,连续庙会三天,苏城为之空巷,届时庙内之骨董珠宝玉市纷纷出奇争妍,比炫技能。因此,周王庙事实上就是行业公所及行业商市,而作为此行业中镇庙之玺,无疑要是玉器行中的高手所辗。
清
长42厘米
该如意为红木制并嵌银丝,首、身、尾镶包金翡翠璧,上饰牡丹蝴蝶蝙蝠等纹饰。沉黯华美的红木器身衬托着首、腹、尾部的三镶翡翠,富丽华贵,为清代中期的装饰风格。
清
口径5厘米、高3.4厘米、底径1.9厘米
杯为玳瑁制成,深腹,口微敞,圈足,褐色和淡黄色相间,杯内及足内镶金里,金里口沿与足沿反转嵌入玳瑁杯的口、足沿中。
用玳瑁和黄金制酒杯,是满足达官贵人在饮酒之余,追求猎奇,追求稀世珍宝任其享用之心态。玳瑁也作“瑇瑁”,似龟,四肢具鳍足状,甲片可作装饰品,也可入药。此杯端庄而精巧,高贵而典雅,为酒具中的精品。
清
高7.8厘米、长11.5厘米、厚4.2厘米
此鹤以白中泛的青玉琢一席地而歇的白鹤,腹刻双曲高足,双翼向后环抱,尾下垂,赤顶高耸,修颈,长喙衔灵芝。
清
长7.0厘米、宽4.7厘米
玉牌作花瓶形,边缘有如意纹和卷草纹装饰,两面雕刻。一面中间刻一个圆形篆体寿字,上下刻两只对称而有变化的蝙蝠,眼睛圆瞪,展翅扑向寿字,其翅膀和爪作夸张刻划,呈连环放射状,给人有一种飘动之感。另一面雕两只凤凰在咬嘴亲密,凤冠长披,挺胸翘尾,尾端形似一个个翻转的花球,底部雕荷花纹饰为点缀。
清
高9.3厘米、口径4.8厘米、底径4.4厘米
此笔筒以堆漆为表,铅质为胎,四周满雕群仙祝寿的场景。下部作纯阳等八仙鱼贯而列,朝天揖贺,前后鹿鹤相随。上部作西王母御凤翔云,偕群仙女飘然欲降,下临受贺,左右幡旗招展。整件作品人物刻画生动活泼,置景紧凑,层次丰富,繁而不乱,刀工爽健,技巧精湛。
清
高7.5cm 口径12cm 底径4.8cm
素面,圈足,侈口,有隔,有绵,盖有圆形捉手。
清
高9.4厘米
烟壶以白玉籽料制成,随形琢成瓜式。壶身阴刻瓜棱,浮雕瓜蔓与瓜叶,一小瓜结于绵绵藤蔓之中,在瓜蔓之间,阳刻“瓜瓞绵绵”四字隶书。烟壶配以红珊瑚枝柄匙,镶嵌绿松石为盖。壶底阳刻“子冈”款。
“瓜瓞绵绵”早在《诗经》年代便成为祝颂子孙众多的词令。《诗·大雅·绵》曰:“绵绵瓜瓞,民之初后,白土沮漆。”《疏》云:“大者曰瓜,小者曰瓞。”大瓜小瓜累累结在藤蔓上,确是世代绵长、子孙万代的绝妙象征。
清
高4.2厘米
玉质细腻温润,以圆雕,浮雕,阴刻等技法表现仙人浮槎的神话故事。以祥云云团作槎,一撮瑞云顺云团向上翻卷,尤如云海组成的假山仙境。槎底阳刻涌动着的云纹。一老者(仙人)立于槎内,手持灵芝,神态自然安祥,衣袖随风轻轻飘动,似玉槎在天河云海中飞速行进。
清 康熙
高20.9厘米 径3.6厘米
香筒为直筒式,上下各镶牛角,并有红木顶托。筒身满雕人物、松树、假山、流水,层次分明,排列适度。在山石之上,圆雕一尊坐姿佛像,圆脸大耳,袈裟斜披半边,另半边袒露,一手握佛珠,一手圈至胸前,赤足。在佛像前面石台上供奉着拜佛用的方形香炉,三位女子在上香朝拜。此筒雕镂细腻,刀法圆熟,构思奇特,古朴而庄重。
清
高14.6cm 口径10.5cm
平底,三足,器身雕芍药、梅石图案,口沿雕回纹。
清
高9.6厘米 口径3.2厘米
青白玉,略带皮色。花插为直腹,扁圆形,花插下部浮雕竹子并饰有灵芝三朵,旁附镂雕松树,枝叶茂盛,以求整体上的平衡,花插上部浮雕折枝梅花二枝,并绕花插一周。
清
宽5.5厘米
此马呈跪卧状,团身回头,头略上仰,张口欲嘶。躯体塑造饱满凝练,马颊、背、脊、腹、腿等各部分肌肉处理真实有力,鬃笔编组整齐,马尾随体形附收,其毫发毛雕流转劲挺。
宋
长5.7cm 宽21.4cm 高10.9cm
底面刻篆体阳文“生伴嫦娥”四字印一方;附:紫檀木盒。
清
长38厘米
“如意”一词出于印度梵语“阿娜律”,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。用竹、骨、铜、玉制作,法师讲经时,常手持如意一柄,记经文于上,以备遗忘。
此件首琢山石云纹,其下一驾鹤仙人与一老者在论道,柄为长条形,面琢寿桃,后琢蝙蝠及如意云头纹。柄尾部稍宽并收尖,并琢一象鼻穿。